外文学院“探究红色文化,传播爱国基因”实践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闫瑾发布时间:2021-09-01浏览次数:254

马映映同学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


卜灵晓同学参观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

唐佳琪同学参观长春解放纪念碑

为更好传播红色文化,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信念追求,外文学院“探究红色文化,传播爱国基因”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各自家乡进行实践,实践重点关注景区标识语中英翻译以及红色故事中英翻译。本次实践由钟茗可老师担任指导老师,马映映同学担任队长,共计6人参加实践。

在山东省青岛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张聪同学对馆内英文标识、展品及红色故事英文翻译进行了收集,张聪同学对展馆的中英文标识进行了仔细学习和反复确认,认为馆内英文翻译较好地体现了中文原文主旨意义,将中国红色故事较为妥当的讲述清楚。与此同时,通过展品和文字的介绍,张聪同学深感人民海军一路走来的不易,同时也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伟大倡议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更直观的感受。此外,李晓晴同学在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开展社会实践时,发现红色景区中英文标识基本消除了直译式“神翻译”、英语、拼音“混搭风”的问题,这不仅能方便外国友人参观红色革命圣地,也有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与此同时,团队其他成员在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南湖公园-长春解放纪念碑进行相关社会实践。

参观实践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从翻译的准确性、民族性和统一性三点入手对收集到的照片、文字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团队发现目前国内红色文化景区翻译细致精准,在翻译过程中既注重国际性又保留民族特色,这有利于中国红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同时,实践团成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景区警示语的翻译并不统一;景区内对人物、历史事件的视频介绍大都采用中文,没有相应的英文播报及英文字幕,不利于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核和红色精神。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认为作为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传播红色文化助力是十分必要的。团队成员对红色景区的英文标识和中文翻译的认识也更加透彻,对于各自家乡红色文化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同学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点滴行为促进中国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撰稿人:卜灵晓

摄影:马映映、卜灵晓、唐佳琪、张聪、李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