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丨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访20级保研学子刘壮

发布者:闫瑾发布时间:2023-12-25浏览次数:31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刘壮在大学四年生活中以兴趣为始,以毅力为终,成功保研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此期间他专业排名位列年级第2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四六级考试600+,专四优秀,获得CATTI三级笔译证书,在江苏省笔译大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辩论比赛等共20余种学科竞赛中获奖。科研方面,他参与国家级大创一项,主持校级大创一项。

文理汇通,自在求索

  谈及语言学习,刘壮坦言自己英语水平并非出色,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始终未改,这也需要感谢自中学至今每一位老师的循循善诱。在“听说读写”的不同课堂上,他全面锻炼自己的英语技能;在与外教的交流中,他领略到不同国家的语言使用习惯;在名著阅读中,他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哲思……

  刘壮提到语言学习赋予他最大的特质是一种包容并蓄的精神,鼓励着他不将自己局限于文科生的一方天地中。进入大学以来,得益于学校灵活的选课制度,刘壮曾修过许多数理课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离散数学等等。

  跨学科学习也使得刘壮的思维更加开阔,“语言具有人文色彩,如何让它跟数学与计算产生关联,这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刘壮如是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编译原理,书的前三章详尽地阐述了乔姆斯基的四种形式文法,他十分诧异这本计算机专业基础教程竟花了如此篇幅介绍语言学理论,他开始认识到可以通过数理逻辑将语言形式化,通过机器进行处理。大二选修的人工智能基础课上,老师讲解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语料库技术、语音合成与识别,并展示了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等算法,让刘壮进一步了解到仅依靠语言规则的形式化想要实现人机交互难以为继,当前更应结合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处理复杂的自然语言现象。

 “语言从何而来?语言如何运作?为何有如此多样的语言?为何学习一门语言如此之难?在现在或者是将来用计算机帮助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已成为现实,甚至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语言文化传承去创造新的文化形态……”无数天马行空的思绪在刘壮头脑中涌现,他也因此彻底坚定这条“语言+计算”的道路。

  刘壮对于想要入门计算语言学的学弟学妹们有一些心得与建议:除了要不断夯实数学和编程基础,还需要有一点儿韧劲,也要保持好奇心,自学是免不了的,想要坚持下去唯有热爱和探索。同时他也热情地鼓励大家,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时代,作为语言专业的学习者应当主动地去拥抱技术的飞跃,学会利用新技术来帮助我们研究课题!

  在言必称大数据的背景下,投身计算语言学之中,是刘壮的选择。因为它映射着人文与技术的双重光辉,蕴藏了无限的未知,又兼顾丰富的落地价值。人文,重感性,犹如一块温润的玉,亦可在技术的理性外壳下,绽放出独特且不朽的风华。

以之规矩,定成方圆

  基于对上述语言学方向的了解与热爱,刘壮在选择保研院校时坚持专业优先。在理性分析跨保计算机学院难度过大之后,他为自己的择校规划了三条路径:一是选择北航、北理为代表的工科高校,这些高校往往学科交叉活跃,外国语学院往往有部分老师和计算机学院保持合作;二是选择以北师、南师文学院为代表的文科高校,在我国面向中文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历史更长、资源方面也更占优;三是选择以北语信科院、上外语料库院为代表的、同时面向计算机、语言专业招生的高校,这些高校包容度高,欢迎跨保,而且学科实力也同样强劲。

  针对获取这些信息,刘壮学长建议学弟学妹定期浏览心仪院校的官网、研究生招生网、学院公众号等,首先了解开设专业和师资情况,查明对方学院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规划;确定相关情况后,可通过各平台搜索相关经验贴,最好能直接与发帖的学长学姐加微信沟通,可了解最新的学院动态。

 “一勤天下无难事。”所有的一鸣惊人,其实都是厚积薄发。针对夏令营与预推免的准备,刘壮提到要同时做好语言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复习与补充。其中英语能力考核主要包括视译、笔译、即兴演讲、口头作文、无笔记复述等,这些十分考察英语基本功。刘壮清楚自己语言能力有所欠缺,便为自己定下规矩,每天清早必完成一篇视译和一段口头演讲练习,练习则必定录音,录音则必定及时复盘,从夏令营到预推免阶段,从酷暑到初秋,几无间断;而专业课考核则更加重视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鉴于此,刘壮在课余时间查阅了《自然语言处理综论》Python3:语料库建设应用》、《计算语言学》、《什么是语料库语言学》等专业书籍,并养成了定期阅读论文的习惯。那时他遇到相关材料就记录下来,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积累了厚厚的笔记;代码不理解,就学习GithubCSDN上一些开源项目,理解思路后便自己一行一行地复现,最终做到扎实熟练。

 自身的能力怎样提高?保研过程如何准备?答案自然有很多,但刘壮给出了一个踏踏实实的选择,那就是:肯花气力、肯下苦功。其实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坚持本身就是希望的一种底色。平时练习流下多少汗水,笔面试时就有多坚实的依靠、就有多稳定的心态。

放平心态,积极尝试

  在过往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刘壮也遇到过挫折和困难。比如,进入大学之前只重听读写,并不重视口语输出。他正视语言方面的弱势,以赛代练,积极参加外研社演讲、写作等比赛,虽然没有取得亮眼的名次,但他并没有灰心过,因为参赛的过程本身也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又如,在全球治理学院开设的自然语言处理课程中,第一次尝试编写代码,在自主摸索中与来自哈工大、上外等高校的同学组队共同完成一个基于词向量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又如,三年中兼任多职,不断地平衡学业、科研、学生工作等多线程任务,一点一点提升沟通、组织、协调、抗压、时间规划等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保研大环境下,刘壮提到常常会面对被一些院校拒绝简历的情况。“心态肯定会受到一点影响,但是我基本上会很快稳定下来,继续投递和准备笔面试”,他这样说道。同时,在候场等待时,在面试过程中,有压力是必然的,但是只有主动克服压力以及各种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才能真正地在考场上发挥自如。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是他主动调节自我的不二法门,即使是最忙碌的时候,他也要雷打不动地完成40-60千米/月的基础跑量。对刘壮而言,体育锻炼不仅是在保持身体素质,更是在提升心理韧性。健康的身心条件就像是一个保护罩,帮助他更好地处理各种挑战,也促使他变得更加强大。

 在追求自我成长的路上,自身努力固然很有必要,但集体的力量依旧不可忽视。正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尽管竞争激烈,刘壮依旧认为保研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的过程。“在本年级推免期间中,我们很多人会相互交流信息,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在参加夏令营和预推免的过程中,我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不断扩宽了自己的视野。”

  回溯刘壮三年来探索的一脉屐印,他始终秉承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理念。选准方向,凡事尽十分力。过程中保持心态平和,踏踏实实做事情,至于结果,交给未来去检验,拼搏的汗水终究会在时间的沙海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

  这正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作者:吴凯文

  图片:刘壮

  责任编辑:刘倩 张怡宁

  审核:朱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