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学院开展2020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动员会以及认识大学与学科专业认知教育会议

发布者:学生发布时间:2020-09-16浏览次数:233

会议现场

9月15日至16日,外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动员会、认识大学与学科专业认知教育分别于外文学院报告厅、文科楼B508室举行。会议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刘婷婷主持,英文系主任唐书哲,德语系主任常波,德语系教师陈猛、万云慧,德语系外教Gregon,德语系助教骆佩、易新惠,教学管理办公室刘洁茹老师出席会议,2020级全体新生参与会议。

教学副院长刘婷婷主持会议

首先,刘院长对2020级全体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叮嘱同学们应当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大学生这个全新的角色。随后,刘院长简单介绍了会议的基本流程,会议共包括英文系情况介绍、德语系情况介绍和学生提问三个环节。

英文系主任唐书哲介绍英文系的基本情况

英文系主任唐书哲老师上台为同学们介绍了英文系的基本情况。唐老师一改往日的严肃风格,以两个生动的小故事作为开头,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共鸣。以个人学生时代学习英语的经历为例,他指出,学习英语不能只是学习“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语言技能,还应当深入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习俗等。以“寒候鸟”的故事为例,他告诫2020级新生在制定学习计划和阶段目标时要切合自身实际,切勿眼高手低,更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确立目标并付诸行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德语系主任常波介绍德语系的基本情况

德语系主任常波老师上台为同学们介绍了德语系的基本情况。常老师以“我要学什么?我该怎么学?我未来想做什么?”三大版块为学生展开讲解,他认为,由于同学们基本没有学习德语的经验和基础,因此大学时代的德语学习,可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两个阶段。大一、大二时期是基础学习阶段,要注重单词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大三、大四是深入提高阶段,要注重文化、历史等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口语方面的练习。

德语系教师陈猛分享经验

德语系教师陈猛提出,小语种的学习在主观上必须刻苦努力。面对数量庞大的单词和复杂琐碎的语法知识,如果不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是不会学有所成的。其次,陈老师指出,学习一门外语,不只是为了会多说一门语言,而是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探索未知的文化;即学习德语,不只是为了会说德语,而是能够真正地走进德国文化,在全新的世界能够有所收获。

德语系外教Gregon阐述学习德语的优势

德语系外教Gregon老师则将重点放在学习外语尤其是德语的优势上。他说到,学习英语的人基数太大,竞争也过于激烈,如若能够再掌握一门相对热门的小语种,无论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带来肉眼可见的好处。

德语系助教骆佩、易新惠

学生提问环节

在学生提问环节,同学们针对专业选择、语言学习、毕业去学习、毕业去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学院教学副院长刘婷婷、英文系主任唐书哲、德语系主任常波共同为同学们做出耐心细致的解答。会议最后,刘院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新版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对同学们的基本语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迎接未来四年的语言学习生活。

撰稿人:罗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