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译译’生辉”社会实践团成员开展线下实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活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探究红色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准确性与适应性,确保其在国际传播中不失真、不走样,外文学院“红色文化,‘译译’生辉”社会实践团,分别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江苏省淮安市、河北省邢台市、河南省新乡市部分红色场馆开展红色文化翻译相关线下实践。
7月22日,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红色文化,‘译译’生辉”实践团队前往沂蒙革命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红嫂纪念馆等红色展馆,聚焦沂蒙精神,深入开展红色精神谱系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线下前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收集有关沂蒙精神内涵、红嫂事迹等素材,对展馆讲解词、介绍词进行汇总记录,在参观过程中,深刻体悟到“最后一口粮做军粮”的军民鱼水情。
7月27日上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红色文化,‘译译’生辉”周恩来精神实践团前往周恩来纪念馆,收集总理生平事迹、经典讲话、精神解读等素材,以聚焦周恩来精神传承为目标,开展红色文化资料翻译与文化内涵阐释工作。团队成员深入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对馆内讲解词、事迹介绍等文本进行系统梳理记录,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壮志深深触动。
团队成员对图片中语料进行整理汇总,依托专业优势,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询求专业指导等方式对收集内容进行校对、翻译,梳理专业术语并汇编,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
当代大学生既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其精准传播的践行者,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同时,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助力中国的红色故事在跨文化传播中精准传情、生动表意。
作者:孙菲雅 赵海冰
图片:王程千惠 胡子茜
责任编辑:李哲 胡婷
一审一校:闫瑾 胡婷
二审二校:朱正中
三审三校:张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