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学院举办第53期“博雅”学术沙龙

发布者:胡婷发布时间:2025-07-04浏览次数:12

活动现场

院长祖大庆致辞

徐剑教授作专题报告

钱春花教授作总结

7月1日下午,第53期“博雅”学术系列活动(学术沙龙)在外文学院B521会议室举办。徐剑教授作“数智时代翻译研究创新与教育突围”专题报告。院长祖大庆致辞,钱春花教授主持报告会。

报告围绕“数智时代”“翻译研究创新”“翻译技术教育突围”三方面展开。徐剑强调,“数智时代”是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特征的新概念,不只是“数字化时代”的简单延续,而是更强调数据深度价值挖掘的融合应用。在“翻译研究创新”部分,徐剑从“拓展研究对象边界”“创新研究方法论”“重构翻译理论”等不同角度进行分享,并围绕“翻译技术教育突围”话题,从“重塑人才培养目的与定位”“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五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徐剑结合前沿科技案例与行业观察,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对翻译领域的多维影响。他指出,当前科技变革正加速推动“人机协同”成为翻译新形态,机器擅长效率与标准化,人类则在文化语境、情感传递中不可替代,二者融合是必然趋势。针对技术挑战,徐剑以自动驾驶视觉系统为例,说明AI在复杂场景下的感知局限,强调突破需依赖算法与硬件的双重升级;谈及AI意识争议时,他结合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的特性差异,提出意识源于生物的不稳定性与可修复性,这恰是人类的核心优势。

在翻译领域创新方向上,徐剑提出三大路径:一是优化机器翻译的稳定性与低资源语言支持,二是深化人机交互模式研究,三是重构翻译理论——传统“对等”概念需适应“人机共译”新场景,翻译过程的心理机制、多模态数据的语料库建设,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积极提问,徐剑一一予以耐心解答。钱春花作报告总结。此次沙龙不仅为翻译学科发展提供了技术前沿视角,更启示师生在科技浪潮中坚守人文底色。





新闻来源:张英 王雨时

图片:王文雅

责任编辑:胡婷

一审:胡婷

二审:朱正中 翟石磊

三审:张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