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作为申请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的筹备工作之一,由比较汉学研究所主办的“海外汉学研究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我院召开。来自北京、浙江、河南及江苏等地的10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本次工作坊,我院孟庆波老师主持会议,祖大庆副院长致开幕辞。
本次工作坊历时一整天,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四十,力求夯实学术交流的实际功效,采取了校外学者定点邀请、五十分钟研讨一篇论文、专家点评与全员互动相结合等组织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会议效果。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论文的交流和评议,不走过场、没有吹捧,而是直接点出问题或提出建议,现场气氛既激烈又融洽。
顾钧教授在题为《鲁迅小说在西方世界的传播(1926-1954):西方汉学家和中国翻译家的贡献》的论文中,阐述了王际真、金守拙、冯余声等早期翻译家们对鲁迅小说早期英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吴慧敏老师作了题为《英国汉学家德庇时的中国小说观念研究》的报告,文中讨论了英国汉学家德庇时对中国小说的实用主义态度,辨析了这一态度与19世纪初期英国的中国文明观的关系;孟祥德副教授的论文基于吴文化研究的总体背景,采用不同译本比照的方式,对《浮生六记》的海外译介与传播进行了研究;易永谊老师提交了《野蛮的修辞:作为译者的汉学家汤姆斯》,指出汤姆斯对中国文学独特的翻译实践疏离了大英帝国之前的翻译策略,并点明了汤姆斯作为印刷工和译者的双重文化价值;宫蔷薇老师的论文探讨了《搜神记》谶纬翻译中译者、出版社、文化误读等翻译因素,指出了谶纬古今文体功能的差异;王毅教授探讨了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刊》中的游记文献,就“故乡”主题作品的出现频率,对以往比较文学的论断提出商榷;卞浩宇副教授的论文则全面介绍了华北协和语言学校校长裴德士的《汉语学习法初论》,指出了该作在汉语国际教师史上的指导价值和里程碑意义;郭磊副教授则对《四书》的首位英译者柯大为的生平,根据其藏于伦敦大学的手稿进行了突破性的详细研究;王文强老师则对美国汉学家吴板桥的《西游记》英译本底本,进行了扎实的考辩,对香港学者的错误论断予以驳斥;孟庆波副教授的论文以美国埃塞克斯学院所藏的汉学目录学图书为例,讨论了西方汉学目录学的研究路径。
论文交流结束后,顾钧教授和孟庆波副教授主持圆桌会议,讨论了海外汉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路径。据悉,继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首届中青年学者论坛、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之后, 2020年的第三届工作坊将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