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来自外文学院、化工学院、环测学院、物理学院的五名同学组成的“黄河文化调查小分队”来到了甘肃省兰州市进行关于黄河文化的相关调查活动。
实践地点
小组成员们首先来到了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前。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随后小分队沿着黄河边继续前行,一路向西来到了著名雕塑“黄河母亲”前。
《黄河母亲》是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石质雕塑艺术品,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经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形象。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小组成员们对兰州市的城市发展轨迹和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更迭都有了更深刻与详实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大家对建设家乡的决心与信念。
撰稿人: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