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首届社会、话语与认知专题研讨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17浏览次数:344


首届社会、话语与认知专题研讨会”于2019615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举办,来自国内的几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我院祖大庆老师参加了本次论坛。

研讨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首先致辞。随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旭教授做了题为“虚构叙事语篇中说话者的主观性识解构型”的主旨报告;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做了题为“社会认知话语研究:理念及其应用”的主旨报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郭龙生教授做了“基于国家意识的融媒时代媒体话语体系构建”的主旨报告;《出版广角》执行主编朱京玮做了题为“跨界研究,提升新时代媒体话语表达力”的主旨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文宇教授做了题为“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议程》的批评认知分析——基于语境模型”的主旨报告。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做了题为“叙利亚战争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旨报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张天伟博士做了关于高考政策的批评认知语言学解读的报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徐中意教授做了题为“认知语言学的“CDA转向”——以美国外交话语为例”的主旨报告;江苏警官学院的潘艳艳博士做了题为“国防话语的多模态转喻批评分析——以中美战争影片为例”的主旨报告。

认知语言学并非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而是在同一理论假设指导下的具有不同理论主张和研究方法的事业。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正是认知语言学活力之所在,这使其成为当代语言学各种发展趋向的集大成者。本次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充分研讨,参会人员热烈讨论,普遍认为认知语言学在关注个体认知和心理的基础上已开始转向兼顾考察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而形成语言—文化—认知三位一体的语言研究模式。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