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期“博雅”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胡婷发布时间:2023-11-06浏览次数:276

“博雅学术论坛现场

113日晚7:00,第三十一期“博雅学术论坛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国际汉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办,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教授做了题为“原典文献、问题意识与专业研究——关于比较文学(中英文学关系)研习经验的分享”的讲座。论坛由国际汉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孟庆波副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100人共同参与。

葛教授的讲座充满思想性,提出了许多学科性、领域性的思考。讲座主要围绕“学习生涯的回顾与预期”、“学术基础、学术规划与课题设计”、“课题思路开拓的路径”、“中外文学交流(关系)研究的三个层面”、“中外文学交流(关系)研究的三大领域”、“外文学交流(关系)研究的三个重要学术话题”、“中外文学交流的三阶段发展脉络”、“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方法路径”以及“可供开拓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等9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通过回顾30余年的学习生涯,葛教授简单对他发表的百余篇论文、各类学术著作与译著以及30多部教学类著述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在“学术基础、学术规划与课题设计”环节,通过对学术基础和学术规划概念的阐释,葛教授指出,对学者个人而言,只有通过学术规划,推动学术研究,积累学术资源,最终才能在某个知识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列举了他本人主持承担的部分研究课题和已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之后,葛老师对课题思路开拓的两大路径展开了介绍,点明构成选题学术竞争力的重点在于差异化与特色化。所谓差异化,即避开常见选题和开拓常见选题的新思路。所谓特色化,则包括增强论文选题的文献学意识、关注论文选题的当代价值与中国立场和切实关注作家作品研究中的语境问题等三方面。紧接着,葛老师对中外文学交流(关系)研究的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史语境是文学关系研究的历史语境;对话视界是文学关系研究的内在要求;哲学互渗则是文学关系研究的精神实质。随后,葛教授又介绍了中外文学交流(关系)研究的三大领域,即文学文本的跨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作家与异域文化及文学关系研究和作家作品里的异域题材及异域形象研究。随后,又围绕外文学交流(关系)研究的三个重要学术话题展开讨论。文献史料的丰富、问题域的确证、研究领域的拓展、观念思考的深入,最终都要受研究者阐释立场的制约。之后,葛教授又梳理了中外文学交流的三阶段发展脉络,即异域知识传播、思想多元互动以及人文关怀共同体。并做出总结:以上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为封闭、开放、交融的历史进程。另外,葛教授还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方法路径进行了全面解读。史料学、语文学的实学研究方法与思想史的研究视阈,是实现文学交流史研究目标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研究者用严谨的史学方法搜集整理材料,用学术史、思想史的眼光来解释这些材料,并用历史哲学的方法来凸显这些材料的观念内涵。最后,葛教授点明了5大可供开拓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并对比较文学视野里的海外汉学研究和国别文学中的域外题材与异国形象研究两大领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讲座尾声,孟庆波老师对葛教授的讲座内容做了简要总结,并对葛教授的学术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葛桂录教授耐心解答了与会师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启发性建议。

 

供稿:22级国别与区域研究硕士 宋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