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照片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外文学院“传播红色文化,坚定传承初心”实践团以访问革命遗迹的形式,开展了假期社会实践工作,于2月20号上午11点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深切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
2月20号上午11点,实践团成员彭亦璇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在经讲解学习后,充分地了解了纪念馆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场馆特色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也被称之为“红楼”。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据彭亦璇同学了解,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上竖立着民国二十年(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雕像后便是纪念馆的大门,两面铁血十八星旗迎风飘扬,彰显着革命圣地的庄严与肃穆,十八星旗是长方形,红底,中间一黑色大九角星,九角星的边线交点上点缀十八个黄色小圆,寓意为全体汉族同胞团结起来,以“铁血精神”推翻清王朝。
红色文化是由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光荣传统,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此次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不仅有利于实践团成员对近代以来国家的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也使其对革命烈士怀有更深刻的怀念与敬意。既为团员们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又有利于团员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丰富了团员们的知识,提高团员们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加深了团员们与历史,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联系,推进团员们把发扬红色文化精神作为己任,在实践中自觉践行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