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瑶族之迹,品非遗之韵

时间:2023-08-14浏览:125

合影留恋

红衣翻飞,舞出的是瑶族劳动人民智慧与善良;长鼓声动,响出的是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呼唤。为了响应国家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号召,深入挖掘民族特色非遗文化,812日晚,中国矿业大学语委办“筑梦红旅,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如意村,采访瑶族“长鼓舞”非遗传承人周主任,了解长鼓舞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

团队成员跟随周主任学习长鼓舞

首先,团队成员来到水口镇如意村村委会,对长鼓舞传承人周主任进行深度访谈。在访谈中,周主任介绍到,长鼓舞是瑶族的瑰宝,历史悠久,起源于瑶族“还盘王愿”祭祀仪式。长鼓舞有许多分类,其中“锣笙长鼓舞”会在庆丰收、祝爱情、祭祀求雨等情况下表演。目前,当地学校将学生的课间活动由广播体操转变为长鼓操,原生态长鼓得到有效普及,体现长鼓舞向大众娱乐方式的转变。此外,周主任也介绍了瑶族其他的礼节。如以酒、瑶族十八酿中的豆腐酿考验女婿等。周主任亲自教授了小组成员“雪山盖顶”等舞蹈动作,让小组成员对长鼓舞富有民族特色的动作、节奏、风格有了更深体会。

最后,中国矿业大学语委办“筑梦红旅,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到达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瑶家钩织坊进行参观学习。

团队成员学习钩织

永州市人大代表兼瑶家钩织传承人盘玉春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瑶家钩织工艺的历史。瑶家钩织工艺的产生时间,最早可溯源至瑶族始祖盘王的传说。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它不仅代表着瑶家人民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更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团结起来的强大凝聚力。

在盘女士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学习了勾、绕、挑等基础的钩织技艺,面对面感受钩织技艺的精美和巧妙,体会到钩织过程的不易。通过这次的体验,团队成员与瑶族文化“面对面”,对非遗手工工艺品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领略到了瑶族人民对自然、对生活浪漫而瑰丽的想象,也认识到非遗传承的窘境。坚定文化自信,是当代年轻人的使命与要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团队成员也将加强对瑶家钩织的学习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学习精美的瑶家钩织,弘扬独特瑶家非遗文化,感悟民族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张佳新

摄影:李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