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
实践团成员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碑前合影
为了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意义,追寻探究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设立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意义,8月23日,外文学院“依史寻党路,逐梦共长青”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胡馨月前往云南省蒙自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
在参观纪念馆前,团队成员早已通过《无问西东》等电影了解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的历史: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战事发展,次年春天便匆匆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然而昆明房屋不敷,于是校方便决定,将文法学院暂迁蒙自,作为西南联大临时分校,193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蒙自设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
通过走访以及讲解员的解说,综合运用文物、图片、史料、各具特色的书籍等不同形式,实践团成员胡馨月了解到西南联大遗址于2011年在原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哥胪士洋行建成,纪念馆展示内容分为联大历史记、蒙自分校记、联大人才记、联大精神记4个部分共8个展厅,较为全面详细地介绍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办学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尤其重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其他旧址的修缮和保护,同时进行相应的艺术包装,充分的再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那段珍贵的历史。修复后的“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原貌又重现在蒙自南湖畔,成为了蒙自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风景区。
除此之外,蒙自分校的设立,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不仅为当初的小城蒙自人民带来了新思潮,经过调查得出,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在蒙自办学只有一个学期,蒙自的学习环境似乎比长沙还要糟糕,但联大文学院和法商学院的学生们主动担负起传播现代文明的责任,决心把抗日热情传播到尚不能识文断字的劳苦大众中。联大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支持帮助地方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广泛传播爱国主义、民主思想和科学文化,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对蒙自近现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联大师生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宽广的爱国情怀是如何激励一代代后继者秉承联大的崇高精神,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而不懈奋斗。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团成员也深受启发:无论何时,青年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与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箱结合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撰稿人: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