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博雅”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时间:2022-09-26浏览:10

学术论坛腾讯会议现场

9月25日晚7:30至9:30,国际汉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二期“博雅”学术论坛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举行,德语系殷世钞博士做了题为“文化学视角下的文学研究——以对卡夫卡小说《地洞》的解读为例”的讲座。本次论坛由祖大庆副院长主持,刘婷婷副院长、翟石磊副书记及学院部分师生近70人共同参与。

殷博士的讲座内容详实,给人以深刻思考。首先,殷博士对文化学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简单介绍。她指出,当下流行的新文科就是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实现新的融合,这与文化学的内核高度吻合。接下来,殷博士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文化研究的多种方法,其中包括文明史、文化社会学、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或性别研究、新历史主义、人类学以及媒介环境学。其中提到新历史主义时,殷博士解释道,历史也是话语的织物,文学是与其他话语是相互交织的其中一股。然后,殷博士从卡夫卡《地洞》 主要故事情节、其书名词义的分析、“地洞”及其筑造过程的隐喻切入,对“嘶嘶声”进行了深入探讨。她表示噪音虽然对卡夫卡的生活和写作造成了困扰,但卡夫卡也在他的作品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噪音。在文章中,她巧妙地借用了《千高原: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中的“三种线”理论对噪音进行了解读,表示《地洞》中的噪音是对地洞的空间结构、二元对立的僵硬线、理性和视觉模式的解构。其次,结合沃尔特·翁的《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殷博士对卡夫卡感知到的书写文化面临的解辖域化以及他在文学中对声音处理的尝试进行了解读,介绍了口头传统和口语文化的九大特征,又指出书面文字能形成封闭空间的特点。最后,殷博士总结了文章的创新点并对其论文写作和发表经历进行了分享,她指出,除了多听多写,学术研究也要在跨学科中建立联系,从而产生创新点;要多参加学术会议,并且发言时要读过的书中理论为主,加强理论基础。

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蒋栋元教授对殷博士的讲座内容做了精彩点评。他表示殷博士的讲座内容详实,既有丰富的理论支撑,又有接地气的阐述,充分体现了殷博士活跃的思维能力。他指出,文学作品的研究不仅要结合作家的其他作品,还要参考其他作家同样的话题进行研究。李淑玲老师认为,殷博士的讲座理论广博且内容充实,并且能够在各理论之间作以打通,对学术热点的新探索也能更好地体现出新理论或新时代的学术特色。最后,孟庆波老师与殷博士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探讨。

供稿:2022级国别与区域研究硕士 宋佩珊